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鄄┩堆匈Y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供需兩側共發力,車載賽道前景明朗。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激光雷達(LiDAR)作為智能駕駛“感知、決策、執行”三大核心環節之首的感知層傳感器,被譽為“機器設備之眼”,將適應多傳感器融合趨勢,迎來快速成長。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在需求端,ADAS功能能夠顯著降低人為失誤帶來的交通風險,無人駕駛技術將有效緩解社會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在供給端,一方面資本市場看好LiDAR商業前景,為行業發展注入資金能源,1H21全球LiDAR領域融資超120億元;另一方面試駕項目進展順利,21年開始前裝量產車型密集發布,為LiDAR車載領域普及率的提升提供強勁的助推力量。
滲透率+單車搭載量雙升,乘用車載LiDAR近60億美元規模。2021年1-11月中國新能源車銷量不斷突破歷史新高,同時ADAS實現快速滲透,智能駕駛領域呈現“造車新勢力與傳統汽車共同做大市場,消費者認知逐步提升并加速普及”的趨勢。未來,伴隨ADAS等級提升,LiDAR單車搭載數量將實現翻倍攀升。在滲透率和單車搭載量雙重提升的邏輯下,我們預計2025年中國乘用車LiDAR市場空間突破20億美元,對應21-25年CAGR為109.2%;全球乘用車LiDAR市場空間有望達到60億美元左右,對應21-25年CAGR為113.4%。
追求性能優化+成本降低,是技術革新的主旋律。硬件方面,在激光發射、光束操縱、激光接受、信息處理四大環節皆可發力,轉鏡/MEMS最快上車,Flash/OPA或為長期方向,整體呈現芯片智能化+固態集成化趨勢;軟件方面,算法、感知系統持續優化,助力LiDAR逐步實現從“看見”到“看懂”。
短期性能符合車規,中長期量產降本。短期來看,產品性能提升為核心,智駕車規在穩定、美觀、安全等方面相比消費電子對傳感器提出更高要求,熟悉了解車規細節的廠商更能脫穎而出。中長期來看,規?;慨a能力舉足輕重,降本增效為長期要義。目前頭部廠商產品價格降幅較為明顯,已經下探至千元水平,未來仍存在下降空間,商業裝車量產指日可待。
LiDAR廠商兩種推進風格,國產全產業鏈崛起可期。智能駕駛方案分為視覺主導和雷達主導:以攝像頭為核心傳感器的視覺方案壁壘高筑,特斯拉一枝獨秀;以激光雷達為主導的方案尚處成長期,目前LiDAR廠家分為“從機械式起步、逐漸向固態過渡”和“直接瞄準半固態/固態”兩種參與風格。產業鏈方面,行業上游國產元器件成本優勢+產線芯片自研趨勢明顯,中游華為、大疆憑借科技優勢紛紛入局,禾賽科技、速騰聚創脫穎而出,中國勢力崛起可期。
海外廠家先發優勢,國內廠商實現反超。Velodyne、Luminar、Innoviz分別在機械式、1550nm及MEMS技術路徑率先發力,中國廠商禾賽科技、速騰聚創近幾年加速追趕,在研產一體、感知系統方面逐漸建立自身優勢。Yole2021M9報告顯示,速騰聚創在汽車和工業市場應用的份額占比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二。
投資建議:當前激光雷達行業發展仍處于成長早期,未來將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我們認為,激光雷達作為L3+級別自動駕駛傳感器的關鍵,有望伴隨車載前裝量產上車的進程,于2022-2023年迎來行業向上拐點,給予激光雷達行業“買入”評級。舜宇光學科技(2382.HK)為全球光學龍頭廠商,主營業務涉及手機鏡頭、攝像模組、車載鏡頭等多種光學品類。公司近年來持續加碼車載領域,1H21公司汽車相關營收占比由1H20的5%提升至8%,公司LiDAR相關在手訂單十余個,預計將于21年底至22年陸續放量,長期伴隨ADAS滲透率提升,以及車載攝像模組、LiDAR、HUD、智能大燈放量,公司車載光學業務有望接棒手機光學業務成為利潤增長核心驅動力,構筑公司第二成長曲線,維持“買入”評級。此外,建議關注:1)機械式廠商的固態化進展:Velodyne(VLDR.US)、禾賽科技等;2)半固態廠商的訂單定點及量產交付情況:Luminar(LAZR.US)、Innoviz(INVZ.US)、速騰聚創、華為、大疆等。
風險分析:1)自動駕駛與ADAS滲透不及預期;2)激光雷達成本下降不及預期;3)其他自動駕駛傳感器技術替代的風險。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