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鄄┩堆匈Y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事件
12月23日,江蘇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發布了2022年江蘇電力市場年度交易結果。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文件顯示:2022年年度交易共成交1239筆,總成交電量2647.29億千瓦時,成交均價466.69元/兆瓦時。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其中綠電交易成交電量9.24億千瓦時,成交均價462.88元/兆瓦時。
評論:
供需緊平衡疊加煤價高預期,市場化電價相比基準上浮近20%。江蘇省總成交電量較上年2305.54億千瓦時提升342億千瓦時,我們預計市場化電量占比從2021年的36.1%提升至2022年的40.2%,同比增加4.1%;2022年成交均價466.69元/兆瓦時,相比2021年的364.59元/兆瓦時同比增長28%,相比江蘇省煤電基準價391元/兆瓦時提升19.35%(盡管沒有細分數據,我們預計煤電成交均價為基準價的120%,不足20%部分主要受綠電價格影響),既反映出供需雙方對2022年電力緊平衡及煤價中樞高位的預期,也反映了電力市場化促進煤電成本向下游用戶傳導。
煤電價格中樞抬升促進綠電高價出售,2022交易規?;虺?00億千瓦時。新興的綠電交易呈現以下特征:1.煤電價格提升帶動綠電溢價,反映市場供需的同時也反映了用戶承受能力。今年以來,我們多次強調“邊際成本定價的煤電中樞上調后,市場化的新能源電價也將獲得一定上漲”。當前綠電價格一路上揚正面印證了我們的觀點。與此同時,江蘇綠電市場價格也反映了市場用戶的心理承受能力,當煤電價格低于基準價時,綠電呈現出比基準度電高1-2分溢價(即綠電地板價),而煤電價格大幅提升后,綠電用戶也能接受綠電度電溢價7分錢。2.綠電協議不帶負荷曲線,提升發電商交易積極性。不帶負荷曲線使得綠電運營商不用考慮新能源發電波動性帶來的調峰成本,用戶在電能質量體驗上與煤電無異,大大促進用戶購買綠電的積極性,進一步保障綠電相比基準電價的溢價幅度。3.電價上漲預期或促進未來綠電交易或呈多年合同趨勢。綠電交易以長期雙邊交易為主,綠電首次交易信息表示約2/3的用戶簽訂了3-5年的長期購電合同,充分反映了用戶對電價上漲的預期。我們認為受碳中和制約產能發展影響,化石能源價格長期高企,帶動煤電價格難以回調,或促進用戶對簽訂多年長協的積極性。4.綠電交易以平價項目為主,2022年交易規?;虺?00億。與常規電力交易年度簽署不同,多個省份按照月度/季度組織交易,故綠電交易量一年內不斷上漲。我們預計2022年可再生裝機規模超100GW,新增發電量1600億左右,由于綠電在可再生富集省份供應量較大些省份且用戶承受力較差,成交量較小,我們預計綠電交易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的當年新增,加上少量省間交易主要由電網代理購電,因此我們預計2022年綠電交易規?;蛟?00億左右。
綠電交易價促平價項目利潤大幅提升,推動新能源加速發展。自2021年9月7日,全國首次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正式啟動以來,包括江蘇、浙江、廣東、山東、河北、甘肅等多地已多次組織綠電交易。受煤電中樞價格提升影響,江蘇省2022年度綠電成交均價462.88元/兆瓦時,基本接近2022年度煤電市場化均價,相比電網保障性收購電價391元/兆瓦時提升71.88元/兆瓦時,度電稅前利潤提高18.38%,有效提升綠電運營商投資回報。綠電交易機制的建立實施,通過有效提升收益率大大提高運營商投資積極性,對沖投資或購買調峰能力成本偏高的經營風險,大力推動新能源高速發展。
投資建議
受益于煤電中樞上移帶來的價格大幅提升,促進新能源運營商量價齊升,推薦火電轉型新能源運營商華能國際、華潤電力、上海電力、皖能電力,純新能源運營商龍源電力。
風險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的風險;經濟下滑導致用電量減少用戶承受能力下降的風險。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