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鄄┩堆匈Y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智能汽車年底密集發布,座艙和智駕成亮點
近期,蔚來ET5和AITO品牌的問界M5陸續發布。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蔚來ET5搭載33顆傳感器(含激光雷達),智能駕駛NAD采用4個英偉達Orin芯片算力平臺,可實現19項輔助駕駛功能。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智能座艙首發AR眼鏡,打造沉浸式AR/VR體驗。AITO的問界M5搭載華為鴻蒙OS,可實現手機和汽車的多終端互動,尤其是硬件資源共享是主要特點。從這兩大車型的發布來看,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系統均成為智能汽車的主要亮點和未來發展趨勢。
■供需兩端拐點將至,2022年汽車智能化景氣度高
供給端:回望2021年,受制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為1012萬輛,展望明年,我們認為芯片短缺有望得到緩解,從而拉動汽車產銷量的復蘇。
需求端:明年我們認為將是高級別智能駕駛的量產元年,汽車智能化浪潮即將來襲。在此過程中,由于配套零部件和軟件解決方案的需求前置性,我們認為增量的軟硬件產品將會率先受益于智能化浪潮。
市場滲透率:2020年我國L2級智能網聯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15%。根據我國汽車技術總體發展目標,到2025年,L2/L3級智能網聯汽車占汽車年銷量的50%以上,L4級汽車開始進入市場。
■四大主線布局智能汽車領域增量賽道
1)傳感器:激光雷達邁入高速發展期。激光雷達前期受制于成本高昂以及車規級標準,難以前裝量產。2022年激光雷達將邁入上車周期。芯片化提升集成促使成本可控,半固態式達到車規級標準。我們測算激光雷達在智能駕駛中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發展空間廣闊。
2)域控制器:高算力平臺助推高級別智能駕駛,高通布局加速。目前英偉達仍是高算力平臺首選,2022年將開啟量產周期。華為和高通正在加速布局。華為MDC已被北汽、長城、長安等廠商采用。高通收購維寧爾補充智能駕駛Ride平臺能力,11月與寶馬達成在自動駕駛戰略合作,看好高通合作伙伴投資機會。
3)算法解決方案:智能領航(ICC)和代客泊車(AVP)有望率先落地。智能領航功能可以實現點到點的全場景自動行駛,一定程度上解放雙手。代客泊車可以在全新停車場景實現自動停取,提高停取車效率,升級用戶體驗。
4)智能座艙:滲透率持續提升,操作系統、一芯多屏和DMS率先放量。Euro NCAP要求歐洲市場新車從2022年7月開始配備DMS,國內已對部分商用車車型安裝DMS系統作出強制要求,我們看好DMS成為后續智能座艙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議關注標的
中科創達、德賽西威、道通科技、虹軟科技、四維圖新、東軟集團、銳明技術、鴻泉物聯、均勝電子、萬集科技。
■風險提示:芯片供給恢復不及預期、智能汽車產銷量不及預期、軟硬件產品價格下降等。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